郑平
当前,长株潭迎来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契机,有效消融长株潭一体化壁垒更具战略价值和现实意义。笔者认为应重点以长株潭三市的产业融合为着力点,高效消融一体化发展壁垒,提速长株潭都市圈建设步伐。
现代中外区域发展充分证明,产业发展是城市形成的自然动力,更是引起城市间关系变化的核心驱动因素。经过多年探索实践,长株潭都市圈建设已进入能级放大、速率提升、质效升级的新时期。在新发展阶段,除了全面实现基础建设互联互通、公共服务共建共享,长株潭唱好“三城记”的重头戏在于产业融合。应从产业融合切入,依托政府超前引导,采用创新式思维和方法,促进政府和市场协同发力,引导三市产业优势互补、重构升级,形成要素优化布局、充分流动的生动格局,以产业融合带动三市全方位、深层次融合,推动“高质量”“一体化”两个关键词扎根落地、结出硕果。
搭建产业数据智能平台,精准牵引产业融合。数据是现代产业和新兴企业的核心生产要素。长株潭三市以全省1/7的国土面积、22%的人口,创造了湖南40%以上的经济总量,是高校与科研院所、国家级园区、省级园区、大能级产业的集聚地,经济活动频繁、市场繁荣程度高,构成了产业数据资源的“富矿”。三市政府应充分发挥自身在信息收集、梳理、传导方面的优势,将大数据理论引入到政府治理工作中,促进治理模式从粗放式向精细化、从单一性向协同共享、从被动式向主动型转变,实现对长株潭产业一体化发展的超前引领,促进经济发展“要素齐全、管控实时、效能倍增”。三市政府应建立统一的产业数据智能管理平台,构建智能化、工具化、标准化的“产业大脑”,全面采集和动态更新开放共享创新平台清单、重大关键共性技术联合攻关清单、工业品相互采购清单、新产品示范运营清单等“产业数据清单”,让产业要素在三市实现更为高效的配置,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工作重复、本地配套不足、产业链环节外置等情况,形成内部抱团、深度聚合的联动发展格局,实现产业高效融合。
创新产业融合实施主体,让行政资源活起来。应建立三市共同参与的产业发展联盟和共同组建的产业链服务公司,使其成为三市产业融合的市场化实施主体。在领导与执行层面,落实政策联动、招商联手、服务联勤、企业联合四项机制,开展高层定期沟通、执行层常态会商,统筹指导和综合协调产业一体化战略实施,研究审议重大政策发布、重要项目引进、重点问题解决等工作,实现“三位一体”融合发展,凝聚更强合力;在产业规划方面,推行规划联审或规划合一,由省级层面站在“第四方”的中立视角明晰产业发展方向、设置产业集聚平台,以避免内耗竞争;在政策联动方面,省级层面应加大政策统筹和财政支持力度,科学布局一批一体化产业政策承接平台,更加注重长沙与株洲、湘潭的产业政策协同性和平衡性,将长沙的“虹吸”效应转变为“彩虹”效应,实现长株潭一体化联动承载,将长株潭都市圈打造成为中部乃至全国的要素磁石;在招商协作方面,推进一体化人才招引、招商推介、集中签约,通过完善机制使其常态化,消融市场主体原有心理距离印记,加速形成同城印记。
创新产业链实体平台,让特色园区强起来。在推进长株潭都市圈建设中应大胆创新园区发展模式,以产业链为逻辑、特色化园区发展为核心促进产业分工协作。重点聚焦产业链研发、生产、销售“三环节”的核心优势资源,深度分析三市产业链基础,更加突出因城施策、因城设园,探索建立环节跨市分置的园区生态圈,以长沙为核心布局研发和销售特色园区、以株洲和湘潭为核心布局生产制造特色园区,打造更多专业型、精致型、效益型特色园区。同时积极探索“飞地型”园区发展路径,借鉴深汕特别合作区的有益经验,推动株洲和湘潭对接长沙产业溢出效应,承接总部企业扩大产能、产业外溢的生产制造环节落户飞地园区,并由省级层面配套出台统计数据分享、税收分成指导意见,调动三市积极性,从制度层面消除产业一体化发展的现实壁垒。
(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87978797威尼斯老品牌基地特约研究员)
原文链接:http://opinion.voc.com.cn/article/202104/20210413091946629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