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nglish 信息公开 服务大厅 办公

【喜庆二十大】推动高质量、现代化区域协调发展格局的构建

2022-11-23 17:42   来源:87978797威尼斯老品牌新闻网   作者:罗富政   点击:

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“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,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”,又强调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,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、区域重大战略、主体功能区战略、新型城镇化战略,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,构建优势互补、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”。党的二十大报告,对于推动高质量、现代化区域协调发展格局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。那么,怎么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,理解高质量、现代化区域协调发展格局的构建呢?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。

推动国家重大区域战略融合发展。以“一带一路”建设、京津冀协同发展、长江经济带发展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战略为引领,以西部、东北、中部、东部四大板块为基础,促进区域间相互融通补充、协调对接,进而推动各区域合作联动。其一,以“一带一路”建设助推沿海、内陆、沿边地区协同开放,以国际经济合作走廊为主骨架加强重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,构建统筹国内国际、协调国内东中西和南北方的区域发展新格局。其二,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“牛鼻子”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,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,推动河北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。其三,充分发挥长江经济带横跨东中西三大板块的区位优势,以共抓大保护、不搞大开发为导向,以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为引领,依托长江黄金水道,推动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协调发展和沿江地区高质量发展。其四,要以香港、澳门、广州、深圳为中心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,带动珠江-西江经济带创新绿色发展。

依托中心城市增长极实现协调发展。改革开放以来,增长极理论在我国区域与城市经济发展战略设计中得到应用。该理论意在将先发省份或中心城市培育为地区增长极,然后发挥增长极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。“十四五”规划指出,要“依托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中心城市”,“培育发展一批同城化程度高的现代化都市圈”。故此,需要建立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、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新模式,推动区域板块之间融合互动发展。特别是,以北京、天津为中心引领京津冀城市群发展,带动环渤海地区协同发展;以上海为中心引领长三角城市群发展,带动长江经济带发展;以重庆、成都、武汉、郑州、西安等为中心,引领成渝、长江中游、中原、关中平原等城市群发展,进而带动相关板块融合发展。

积极完善和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。国家主体功能区是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为主体,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,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、农业发展格局、生态安全格局,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、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。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进程中,要不断完善和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,细化主体功能区划分,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划分政策单元,对重点开发地区、生态脆弱地区、能源资源地区等制定差异化政策,分类精准施策,推动形成主体功能约束有效、国土开发有序的空间发展格局。

优化布局和形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。提升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和都市圈同城化发展水平,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,形成疏密有致、分工协作、功能完善的城镇化空间格局。其一,分类推动城市群发展。建立健全多层次常态化协调推进机制,构建布局合理、功能完备的城镇体系,形成多中心、多层级、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结构。其二,有序培育现代化都市圈。依托超大特大城市及辐射带动能力强的Ⅰ型大城市,以促进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(镇)同城化发展为导向,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,培育发展都市圈。同时,编制实施都市圈发展规划及重点领域专项规划,建立健全省级统筹、中心城市牵头、周边城市协同的同城化推进机制。其三,健全城市群和都市圈协同发展机制。在城市群和都市圈内探索经济管理权限与行政区范围适度分离,建立跨行政区利益共享和成本共担机制。此外,需要积极推动超大特大城市转变发展方式,提升大中城市功能品质,增强小城市发展活力,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。
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新形势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,总的思路是: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调整完善区域政策体系,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,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,增强创新发展动力,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,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,增强其他地区在保障粮食安全、生态安全、边疆安全等方面的功能,形成优势互补、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。未来,我们需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,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,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,不断推动高质量、现代化区域协调发展格局的构建。

编辑:李欣茹

责编:马铁泉

审核:陈丽荣

分享到:

上一条:【喜庆二十大】依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,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

下一条:【喜庆二十大】以中国式现代化大市场推进新发展格局与高质量发展

关闭